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世界遗产九寨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54|回复: 0

提档升级:沟口立体服务中心的品质再造

[复制链接]

242

主题

269

帖子

83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36
发表于 2022-10-24 14: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提档升级:沟口立体服务中心功能再造

项目名称:九寨沟景区沟口立体式游客服务设施

项目地点:九寨沟景区沟口

项目周期: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

项目主体:九寨沟管理局旅游基础设施组

项目人员:徐荣林、文义勇、陈浩然、李世平、陈立保、马亚玲、刘志祥、杨建荣(援建)、李剑波

参与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建工第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等

项目概述:九寨沟景区沟口立体式游客服务设施项目位于九寨沟景区沟口,西至荷叶宾馆,东至四号桥,南至贵宾楼饭店,西北侧临国道544线。项目总建筑面积30649.84m²。具体建设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展示中心、智慧管理中心,荷叶宾馆改造、林卡景观、立交桥及引道建设等。作为景区标志性建筑及门户,项目建成后,每天为最多4.1万人次游客提供交通接驳及保障性服务。该项目由总承包负责人庄惟敏院士全面把控。该项目实际投资40869.12万元。

项目建设背景

“8·8”地震造成九寨沟景区游客接待中心等旅游设施大部分损毁。受本次地震影响,景区旅游活动暂停,旅游从业人员和居民收入均大幅减少。按照《“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景区恢复和产业发展专项实施方案》要求,沟口立体式游客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属于景区恢复和产业发展大类中的一部分,是方案中的重点建设工程之一。

2018年1月9日,九寨沟县城乡规划和住房管理局签发《九寨沟景区沟口立体式游客服务设施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址工作期间,相关单位对场地现状进行统计和调查,包括场地高程、坡度现状、场地内建筑概况、场地交通、桥涵现状和场地水文现状,还评估了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场址与生态敏感区的关系。2018年9月4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召开了九寨沟景区沟口立体式游客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方案设计专家评审会,会议组成了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听取了方案设计编制单位的汇报,形成《九寨沟景区沟口立体式游客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方案设计评审》会议纪要。2018年12月,九寨沟管理局作为招标人向社会公开招标。最终此工程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陕西建工第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进行勘察设计施工,计划总工期660天。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保障旅客生命安全的需要。“8·8”地震后,沟口游客服务设施受到严重损坏,经专业机构对震后建筑主体结构安全性进行鉴定,大部分口服务设施主体结构安全鉴定等级为Csu或Dsu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基于鉴定结果,为保障旅客生命安全,一并拆除后重新规划建设十分必要。

二是提升景区游客服务质量的需要。“8·8”地震对服务设施的损坏,导致了服务寿命缩短,制约了景区的服务水平提升,加剧了设施修复升级的迫切性。因此,为提升灾后重建后景区的旅游档次和品质,推动景区可持续发展,使景区发展同游客增长相适应,拆除在地震中受损的房屋、桥涵设施,对高质量重建九寨沟景区沟口立体式游客服务设施及相关道路、桥涵等显得十分必要。

三是满足九寨沟旅游管理和产业升级的需要。面对九寨沟景区日益增大的游客量,传统的治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已被运用到极致。九寨沟旅游管理与产业提档升级迫在眉睫。随着九寨沟智慧景区的建设规划的推进,相应的旅游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等智能系统需要物理空间的承载;另外在国际交流、科研、科普宣传等方面,九寨沟原有设施所能提供的相关服务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建设一座集各项管理服务功能于一体的设施十分必要。

项目的设计理念与建设原则

该项目处于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风景名胜区范围内。设计者秉持“师法自然,融入九寨天堂的山水胜景;取意人文,体现川藏特色的文化底蕴”的设计理念,采用参数化设计和装配式建造,全面实现“自然、舒适、高效、适用”的设计目标。

师法自然,融入九寨天堂的山水胜景:设计立意顺应九寨沟自然山水形态,大量地使用了自由曲线、双曲线的屋面设计,让整个建筑物的外轮廓都变得飘逸而灵动,与九寨沟瑰丽秀美的气质完美契合,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取意人文,体现川藏特色的文化底蕴:采用藏式传统的建筑材料,参照九寨沟当地传统建筑实例,在室内设计和室外细部设计中体现藏式文化韵味。国际交流中心的外墙采用石材,模仿藏式建筑石墙效果。林卡景观中心充满幡帐、藏戏、玛尼石等藏式元素。建筑内外不仅充分体现藏文化内涵,且造型舒展流畅,将自然与人文、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融为一体。

由于项目的前期工作重、设计复杂、建设内容繁多、施工难度大、采用新式的设计和建造技术,为了实现工程目标,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科学合理。科学规划是九寨沟景区沟口立体式游客服务设施建设的基础。要在广泛搜集九寨沟沟口地理环境数据、震前景区游客数据和震后建筑状况数据的基础上,广泛运用建筑学、工程力学、地质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知识,科学合理推进项目。

二是安全可靠。九寨沟景区沟口立体式游客服务设施项目所处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维护要求高,必须将安全施工、质量管控放在第一位。

三是高效协同。项目建筑造型复杂多变,子项目建筑较多,应用技术新,涉及学科多,因此设计和施工需要各专业协同工作,高效运转。

四是以人为本。项目主要功能是为游客服务,须在结构布局、功能设计以及服务安排等方面体现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

项目的建设内容

九寨沟景区沟口立体式游客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30649.84m²,其中新建建筑面积26600m²,加固改造建筑面积4049.84m²,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新建游客服务中心

游客服务中心处于翡翠河与白水河交汇口处南侧,包含游客集散中心、智慧管理中心、展示中心三个子项,子项中又含世界自然遗产景观与生态保护国家级综合观测站、人防应急避难场所等部分。游客服务中心设计上下两层集散平台。从301省道进入的游客在展示中心前部的广场分流至两层集散平台,分别经过游客集散广场的配套服务设施后到达景区入口检票区。平台下的设施分别为展示中心、智慧管理中心,有顶盖的半室外集散广场和游客集散辅助用房(人防应急避难场所)。

(1)展示中心

展示中心位于白水河和翡翠河交汇处,处于游客服务中心的北端,直接面向301省道。展示中心从平台下盘旋而上,通过低窗设计,游客不仅可以在其中领略展品体现的九寨沟历史人文与自然信息,还可以在较高的位置欣赏沟口区域的景色。展示中心总建设规模为5400m²,包含展厅、办公及辅助用房、4D影院和文化沙龙,其中展厅4600m²,4D影院200m²,办公及辅助用房400m²,休息区200m²。

(2)智慧管理中心

智慧管理中心是旅游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包含了交通指挥、景区控制、数据统计、会议决策和机房等配套服务设施,是景区高效服务的大脑。智慧管理中心位于展示中心南侧,沿翡翠河呈“一”字展开。智慧管理中心共两层,主要功能区有智慧管理中心门厅、管理办公区、数据机房、ups电池间、控制室、值班室、消防控制室和办公室等。高层主要功能区有指挥大厅、控制室、会议室、开放办公室和独立办公室等,包含300m²景观生态国家级综合观测站,局部三层为决策室、会议室。

(3)游客集散中心

游客集散中心有两层。主要功能区是集散广场,有1420m²的换乘区、闸机区、综合资讯服务台、票务区、游客接待服务中心、餐饮服务区、邮政服务区、母婴休息室、广播室、医疗保障服务室、警务室、贵宾室和四个公共卫生间等。平台主要功能区有开放的室外集散广场、游客服务中心、1200m²的排队区、检票闸机区730m²的观光车换乘蓄客区和公共卫生间等。平台可由北侧坡道和楼梯,以及东侧通往林卡的坡道进入。平台南侧为观光车发车区。

(4)人防应急避难场所

游客集散中心一层中部为人防应急避难场所,该区域平时为游客出入景区集散广场使用,灾害发生时转换为人防应急避难场所。人防应急避难场所的避难设计主要应对地震灾害,为III级临时性紧急避难场所,最长开放时间为3天,建筑面积为4437m²,人均避难面积为1.0m²,避难人数为2260人。该避难场所分为两个避难单元,其内设置指挥区、简易生活区、物质储备区、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点、饮水处、垃圾存储间等。

2.新建国际交流中心

新建的国际交流中心建筑面积3480m²,位于游客服务中心东北侧,相隔一条翡翠河,沿山建造,南北两侧通过道路、桥涵与游客服务中心相连。国际交流中心共两层,总建筑面积为3480m²,占地面积2100m²,建筑层高为首层7m,二层3.5~5m,建筑总高度为12m,室内外高差为0.45m,分为南北两座楼。

3.加固改造房建工程

加固改造荷叶宾馆建筑面积4049.84m²。荷叶宾馆位于西侧漳扎镇方向,占据距离优势,但旧有建筑功能单一、硬件设施陈旧简陋,无法为游客提供完善的服务。荷叶宾馆在地震中损坏严重,经专业机构鉴定,其主体结构安全性等级为Csu级,在设计荷载作用下,主体结构安全,但围护结构存在安全隐患,应进行加固处理。此次加固装修设计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加固改造,满足抗震及结构安全性,完善宾馆建筑功能,优化原有设施,满足游客多样化、功能复合型的使用需求。

4.室外景观及配套工程

新建的林卡景观18800m²、桥涵6座、引道工程385m、旅游厕所建筑面积300m²(2座)、纪念品售卖屋(含游客咨询室)建筑面积200m²(4栋)、幡帐1座、玛尼石墙495m、林下水渠150m²、戏水滩槽1100m²、停车嵌草砖路1100m²、木平台600m²、幡帐流水池1050m²、瀑布跌水3处、喷泉4处、绿化景观11240m²和广场铺装面积3060m²等。

5.拆除及搬迁工程

拆除危旧房屋10栋(总建筑面积16547.17m²)和桥涵5座,并将桥下明敷给水管、排水管线拆除另建;搬迁发电机(800kW)1台、燃气锅炉3台及其他旧设施设备。

项目的亮点与创新

尊重自然,融合环境。

该项目工程位于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内,设计立意顺应自然山水形态,建筑内外充分体现藏文化内涵,造型舒展流畅,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集各项管理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环境建筑”。建筑造型设计过程采用参数化设计手段,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的统筹把握,经过多次科学计算、艺术调整等优化后形成最优解决方案。

立体接驳,高效疏堵。

项目重点解决问题之一是统筹规划区域交通,缓解地震前沟口区域交通拥堵问题。沟口检票口南侧布置立体式双层交通环岛,结合游客服务中心布置双层(共13车位)游客换乘区域。在高峰时段双层接驳,极大地缓解地震前换乘区域拥挤的问题。游客服务中心充分利用场地高差,在原观光车乘车广场打造一个室外集散平台。平台下共一层,地面标高与原游人广场基本一致。在原进沟道路与301省道交汇处新建高架桥,解决出入景区车流与省道车流交叉的问题。利用沟口周边现有停车场,作为社会车辆落客区。在游客服务中心北侧设置出租车临时接驳点,避免大量社会车辆拥堵在沟口区域。

新建展示中心,提升宣传功能。

展示中心负责九寨沟风景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收集各历史时期文物、史料工作,世界遗产、遗迹的陈列工作。展厅内以地域文物、民俗文化产品、自然标本、史料图片收藏为主要特色,设有民俗文化、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地质公园四大主题展厅。展示中心通过展板和展橱展出实物、标本、文献、图片等,设置大型九寨沟全景沙盘、地质模型、造型雕塑,运用LED电子屏、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新兴科技手段,共同组成鲜活的立体空间,集中展示了九寨沟人文、自然和地质精华。展示中心还是景区重要的公益服务窗口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智能化,科学化。

项目充分贯彻发展五大现代旅游服务新业态,推动景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精神,有效促进国内外科研工作交流。新建智慧管理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为景区提供旅游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设立景区院士工作站、国际联合实验室、国际合作基地、博士后工作站和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景观与生态保护国家级综合观测研究站等,同景区监测管理部门一起,对景区各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形成专项报告,指导景区保护和利用。

提升公共环境品质,体现人文关怀。

建筑布置与周边自然环境结合,通过设内庭院、高窗等手段保证建筑内具有良好的采光。智慧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面向翡翠河的内部庭院,为科研和办公人员提供安静、舒适的办公环境。游客服务中心全面考虑特殊人群,如母婴、老人、残疾人等使用流线,体现景区人文关怀。室外道路与市政道路及各个单体建筑之间均采用无障碍缓坡相连,便于通达。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在游客服务中心东侧新建林卡景观。林卡景观以水为主题,在翡翠河东南岸打造“藏地林卡”,创造了丰富的水景观体验。同时通过保留现有植被,建造疏林草地景观,再现林卡风光。该景观在疏解沟口集散广场高峰期间游客聚集压力的同时,也为游客和周边居民提供了休闲游憩的场所。

参数化设计,装配式建造。

游客服务中心采用钢结构装配化方案,其中游客集散中心主体结构由36根开花柱组成,采用非常规的梁柱支撑体系,柱子通过6个方向树枝一样的斜撑与梁板体系连接。其中标准开花柱12根,其余24根非标准开花柱,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逐个定制。

入口罩棚采用大跨度胶合木结构,使用参数化设计手段,同时结合环境性能,对木材这种传统的建筑材料进行现代化创新、优化设计,使得建筑彰显现代建造技术的同时更具地域特色。

设计施工高度协同,高效运转。

工程采取建筑造型与结构构件一体化设计,即结构本身为建筑造型的一部分。设计和施工采用BIM技术各专业协同工作,运用三维手段实时反映建筑情况,从而准确地完成复杂多变的空间造型。展示中心为非常规结构的空间体系,为实现舒适的观览体验,内部建筑、结构、设备、室内装饰等在专业设计和施工阶段通过紧密的配合实现预期效果。

绿色节能。

通过合理规划雨水径流、提高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冷热源效率、降低碳排放量等手段,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和国际LEED金奖的要求。针对当地降雨量98%的雨水径流,部分采取低影响开发和绿色基础设施等措施;针对日降雨量为26mm时,100%径流控制,场地内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5%。游客服务中心主体结构采用资源消耗少和对环境影响小的钢结构建筑体系。创新采用多联式空调机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比标准要求提高16%;燃气锅炉的能效指标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规定值提高4%;空气处理机组均设空气过滤装置,终极净化效率为H10,对大于等于0.5μm的颗粒物过滤效率大于等于95%。

…………

九寨沟景区沟口立体式游客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统筹现有资源,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高效地解决了地震使景区基础设施严重受损的问题,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使用需求,强化景区的科技支撑。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团结合作下,实现完善景区的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整体旅游服务品质的建设目标。该项目为九寨沟景区的保护和旅游能力恢复提供支撑,恢复和提高了当地的就业条件,推动了九寨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世界遗产九寨沟 ( 蜀ICP备15014791号 )

GMT+8, 2024-3-29 22:29 , Processed in 0.09591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